當代鳥類遷徙研究成果表明,全球每年有數十億只候鳥進行洲際遷徙,8條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中國,有的候鳥遷徙最遠路程達2萬公里。鳥類這種史詩般的遷徙,是世界上最震撼壯觀的自然景象之一。候鳥們在年復一年的遷徙中,既有乘風飛翔俯瞰大地的浪漫旅程,也有遷徙途中生離死別的悲傷場景,更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鳥類秘密。新平縣哀牢山中的千年鳥道——金山丫口,為我們觀察全球候鳥遷徙打開了一扇窗,讓世界通過這扇窗,對中國、對云南、對玉溪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擔當與作為有了更深的了解。
探秘大名鼎鼎的金山丫口鳥道
新平縣哀牢山的金山丫口是滇中大名鼎鼎的鳥道
為了生存繁衍,候鳥們年復一年沿著固定路線遷徙,從而形成鳥道,新平縣哀牢山的金山丫口就是滇中大名鼎鼎的鳥道。
深秋時節,記者來到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的捕鳥點,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放眼一看,金山丫口周圍云遮霧罩,恍若置身仙境之中,突然一陣寒風攜著大霧撲面而來,令人不由得打起了寒顫。這里海拔2402米,一張大網橫掛在山崗上,除了網前有一片空地外,四周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護林員李偉指著捕鳥網說:“我們用的捕鳥網名叫霧網,高2米、長12米,是全國鳥類環志中心配發的,網格很小,鳥撞網后不會傷害到身體。在天晴、有霧、吹西南風的晚上,撞網的鳥就會很多。如果下雨,霧很大,那撞網的鳥就不會有幾只?!?/p>
為什么候鳥會選擇金山丫口翻越哀牢山?翻開全球候鳥遷徙路線圖,其中中亞遷徙線與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線均經過云南。再看我國國內候鳥遷徙路線圖,有東部、中部和西部三條遷徙路線,其中西部遷徙路線和中部遷徙路線的部分候鳥要飛越云南,才能到達東南亞、南亞和澳大利西亞等地區越冬。
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趙雪冰博士長期從事候鳥遷徙研究,他告訴記者:“來自西伯利亞和中國北方的候鳥在向南遷徙過程中,許多中小型鳥類無法翻越青藏高原,東邊又受大海限制,因而遷徙路線呈倒金字塔形不斷收窄。每年秋季,云南就成為浩浩蕩蕩的候鳥遷徙大軍遠走他鄉越冬的打卡地?!?nbsp;
細細查看云南地形圖,哀牢山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縱貫云南中部,它是云嶺南延分支,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紅河州南部。高聳的哀牢山山脈北高南低,北段山脈海拔一般都在2800米以上,候鳥翻越比較困難。
金山丫口地處哀牢山中段,處于玉溪市新平縣與普洱市鎮沅縣交界處,這里山脊大幅凹下,形成一個巨大的丫口地形,海拔在2320米至2430米之間,仿佛專為候鳥遷徙打開了一道大門。候鳥翻越金山丫口進入鎮沅縣境內后,順著哀牢山與無量山之間的谷地,一路坦途飛向東南亞、南亞和澳大利西亞。
新平縣戛灑鎮耀南村村民李宗平說:“金山丫口既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也是千年鳥道。每年深秋時節,夜幕降臨時,許多鳥結隊飛來,在大霧彌漫的金山丫口盤旋,各種鳥叫聲響徹山野,形成一道奇觀?!?/p>
“追溯在金山丫口開展鳥類環志工作的歷史,還得從恩水公路建成后說起?!痹颇习Ю紊絿壹壸匀槐Wo區新平管護局局長郭斌說,恩水公路于1992年建成通車,每年秋季大霧彌漫的夜晚,從茶馬古道至金山丫口這段公路上,經常有鳥迎著燈光撞車的事情發生。
針對這一現象,云南大學王紫江教授等前往哀牢山實地考察,確定金山丫口是候鳥穿越哀牢山的一個重要通道。1992年,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在金山丫口建立觀察哨所,2004年開始鳥類環志工作,而金山丫口也隨著鳥類環志工作的開展聲名鵲起。
56093只候鳥在金山丫口環志后放飛
完成鑒定、測量、記錄、上環等環節后,拍一張“證件照”便把鳥兒放飛。(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供圖)
護林員李林國告訴記者:“11月3日凌晨5點左右,我在巡網時發現了當日最后一只上網的白腹暗藍鹟(環志號A118-3730),通過取鳥裝袋、鑒定、上環、測量、記錄、拍一張‘證件照’后,隨即把鳥放飛?!弊源?,今年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共環志放飛2014只鳥。
近年來,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每年都要完成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下達的鳥類環志任務。據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統計,從2004年至2022年11月3日,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共監測到夜間遷徙鳥56709只,環志56093只,隸屬15目47科243種,原地重捕287只,回收8種12只。
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使用的是A-J這10種規格的鳥環。
鳥類環志是利用金屬環或彩色塑料環在鳥的腳上進行個體標志,通過觀察及回收記錄研究,了解候鳥遷徙、分布、季節運動和種群結構的一種方法?!傍B類環志為候鳥遷徙規律、物種生態學、氣候環境變化、稀有物種保護和疫病防控等提供了科學依據?!壁w雪冰表示。
鳥類環志1899年始于丹麥。中國鳥類環志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鳥類環志中心成立于1982年。截至2021年,我國開展鳥類環志工作的單位有439個,連續多年位居亞洲第一?!霸诮鹕窖究谑状伍_展鳥類環志工作是在2004年,2007年正式成立鳥類監測環志站,2017年被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鳥類環志站標準站建設試點’項目?!惫蠼榻B。
2018年,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的護林員告別簡陋的石棉瓦房,住進了有電視、取暖器及專門廚房的工作房。
每年9到11月,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都要調派六七名工作人員駐扎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從事鳥類環志工作。夜間捕鳥從每晚8點開始,分三組蹲守網場至次日早上6點結束,第二天上午9點至12點對捕獲的候鳥進行環志?!懊磕?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是候鳥遷徙的高峰期,在這段時間,歷史記載最多的一天捕鳥量達623只?!苯鹕窖究邙B類監測環志站負責人馬云昌說。
郭斌告訴記者:“近年來,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鳥類環志工作從傳統環志方式躍升到衛星定位跟蹤方式?!?/p>
2015年,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合作,在金山丫口為一只夜鷺戴上信號發射器,使用衛星跟蹤技術監測其遷徙路線。根據接收數據顯示,這只夜鷺飛至西雙版納州勐??h活動后,出現數月信號丟失,疑飛入緬甸或其他國家(出境無信號接收)。2016年5月,發現此夜鷺途經云南、貴州和四川,到達重慶永川區活動三個多月后,于2016年9月底又開始遷飛,10月初再次從金山丫口上空飛過……
去年,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一步合作,為50只鳥安裝GPS定位追蹤器,為進一步研究鳥類遷徙規律奠定了基礎。
夜行候鳥遷徙研究走在全國前列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鳽。(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供圖)
我國對夜行候鳥遷徙研究起步較晚,實際上在遷徙候鳥中,夜間遷徙的候鳥在數量上占了絕大多數?!搬槍ξ覈剐泻蝤B遷徙研究滯后問題,云南省夜行候鳥遷徙研究從摸清家底入手,并長期對夜行候鳥遷徙的路線、種類、數量和影響夜行候鳥遷徙的因素進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居全國前列,許多研究成果領先國際,引起世界關注?!壁w雪冰說。
1982年,云南省相關單位組織專業人員,對云南候鳥遷徙路線及其保護進行深入調查,共發現夜行候鳥聚集遷飛地40處。根據夜行候鳥聚集遷飛地和云南省地形,鳥類專家推斷出云南省主要有東、西兩條候鳥遷徙路線。
東線沿滇東北的烏蒙山到滇東南的文山地區。西線是云南省研究最多的夜行候鳥遷徙路線,它自西北向東南沿云嶺、無量山、哀牢山一直通往東南亞。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便成為研究云南西線夜行候鳥遷徙的重要站點。
專家發現,夜行候鳥遷徙的路線往往沿著山脈或峽谷等狹窄路線進行。白天,鳥兒們在密林中覓食休息;太陽落山后,鳥兒們集聚成群,展開遷徙?!坝肧hannon-Weaner指數分析金山丫口夜間捕獲的鳥類多樣性指數高達3.51,說明金山丫口是夜間遷徙候鳥從北向南遷徙通道上的一個重要聚集點?!壁w雪冰說。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仙八色鶇。(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供圖)
業界關于小型候鳥在夜間遷徙數量占絕大多數的說法,在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得到了印證。李偉告訴記者:“在金山丫口捕獲的鳥類中,就‘目’的層次來說,以雀形目最多,就‘科’的層次說,以翁科為主,從‘種’的層次來說,紅尾伯勞最多?!?/p>
通過對金山丫口夜行候鳥研究還發現,月相、風向、霧和降雨等因素共同影響著夜行候鳥的捕獲率。晴天、滿月前后有利于候鳥遷徙,鳥兒往往沿著正常路線、高度飛行,不會受地面燈光吸引被捕獲。一般在新月前后,刮西南風、有霧和沒有下雨的情況下,捕獲數量較多。而在無霧、持續下雨、刮西北風或滿月前后的夜晚,只要有其中一個因素存在,捕獲量都不高。
近年來,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與云南大學合作,把研究重點放在鳥類趨光性和光污染對夜行候鳥遷徙的影響方面?!把芯勘砻?,在趨光性方面,短波光更容易吸引候鳥,紅光誘鳥效果差,紫光誘鳥效果較好,藍光誘鳥效果最好。光污染會導致大量夜行候鳥碰撞而死,同時會導致夜行候鳥遷徙迷失方向……”趙雪冰娓娓道來。
據了解,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夜行候鳥遷徙研究以來,亮點頻現。從2004年至今年11月3日,金山丫口夜間捕獲的243種鳥類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二級重點保護鳥類30種。在今年鳥類環志工作中,工作人員在時隔16年后第二次發現海南鳽,第一次發現是在2006年10月28日凌晨3點,為當時云南環志新記錄種。另外,今年在環志工作中還捕到1只斑脅田雞,為云南環志新記錄種。
“近年來類似的發現還有很多,這些豐富而寶貴的數據和新發現,每年都要上報全國鳥類環志中心,56093只的環志數量為夜行候鳥研究交出了優異答卷。這些環志后放飛的鳥把中國環志工作的成績帶到了世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玉溪在生態文明建設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中的擔當與作為?!痹颇习Ю紊絿壹壸匀槐Wo區新平管護局副局長李亞楠說。(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佳)
【短 評】
守好國際候鳥 遷徙的通道安全
□ 聞墨
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聯合國“人與生物圈”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察站和國際候鳥保護基地,是鑲嵌在云南動物、植物王國皇冠上的一顆寶石。位于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金山丫口是國際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和全國重要的候鳥環志基地,是開展候鳥遷徙研究的理想之地。在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我市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依托金山丫口鳥類監測環志站建設,守護好國際候鳥遷徙通道安全,為國際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環境條件,在候鳥環志和研究候鳥遷徙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鳥類環志是一項嚴肅的科學工作,研究候鳥遷徙規律為物種生態學、氣候環境變化、稀有物種保護和疫病防控等提供了科學依據。候鳥遷徙??缭降貐^和國界,因而以觀察研究候鳥遷徙規律為目標的環志工作是一項廣域性工作,必須有眾多的科技人員和鳥類愛好者共同努力,必須有廣泛的合作與信息交流,才能形成一個全國性、世界性的環志工作網,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近年來,為搞好鳥類環志工作,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讓鳥類環志工作持續發展,為當地持續開展候鳥環志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管護局堅持與科研院所合作,將鳥類環志工作的傳統方式與現代GPS相結合,獲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并培育出一支懂科研、善科研、愛科研的專業隊伍。同時,加大候鳥保護宣傳力度,向周邊社區居民及學校進行關愛候鳥、保護環境、護航候鳥遷飛專項宣傳教育活動,吸引了更多鳥類工作者和保護人員開展鳥類環志工作,從而推動我市鳥類環志工作不斷跨上新臺階,推動著玉溪對鳥類科學研究和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劉玉霞 審核: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