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 id="k58vp"><ruby id="k58vp"></ruby></li>
      2. <object id="k58vp"></object>
          1. 首頁
          2. 人文
          3. 正文

          史海鉤沉|古代撒完人的出現與消失

          □ 詹劍波

          撒完人是明清云南地方文獻中出現的族群稱謂?!叭鐾辍庇肿g作撒圓、袁等?!皥A”字上古漢語讀音屬匣母文部,“袁”屬匣母元部,這個讀音在近代漢語一些方言中一直保存下來,與現代官話“完”字的讀音比較接近,如把“醫院”“法院”的“院”讀為“萬”,當初操這些方言的移民和官員譯寫民族語音,留下了各種不同的譯字。但可以肯定這三個名字都是一個族群名稱的異譯,而以“撒完”較接近原音。

          撒完人最早見載于明代景泰《云南圖經志書》(以下簡稱《圖經》),此后明代萬歷《云南通志》、天啟《滇志》等都有記載。明清兩代的通志和府、州、縣志多有沿襲或補充。

          撒完人的分布區域

          明清時期,撒完人分布在滇東南的廣西府,滇南臨安府屬建水、蒙自,滇北武定直隸州屬祿勸等縣?!秷D經》卷二“祿勸州”:“州多羅羅,即黑寸,一名羅婁,又名撒圓,皆披氈,然以莎草編為蓑衣,加于氈衫之上?!蓖瑫砣敖ㄋ荨わL俗”:“捕魚為生。其居水濱者,名袁蠻,非爨非僰,不務耕稼,惟好捕魚,得即食之,以此為生,無求于世?!闭隆对颇现尽肺耐?,惟作“原”。萬歷《云南通志》“臨安府風俗”稱:“近郡之夷,名烏爨、姆雞、撲喇、袁等蠻雜處?!碧靻ⅰ兜嶂尽贰胺N人”:“撒完羅羅:居蒙自明月諸村,在黑、白二種之外,勤于耕作,捕食蟲豸及鼠類而甘之?!笨滴酢稄V西府志》卷十一:“白倮倮,俗呼為所完倮倮?!?/p>

          撒完人的族屬和文化特征

          學者方國瑜將撒完歸入彝族之一支,學者尤中也把它歸為撒梅的一支,但均未多加說明。近現代彝族支系繁多,以其自稱分類,大約有二三十種,但今天的彝族似乎沒有自稱或他稱為撒完的,據今本《蒙自縣志》記載,在古代撒完人聚居的蒙自境內,已經找不到他們的任何線索了。我們也不知道撒完人使用彝語還是別的什么語言,無從判斷他們與彝族或其他民族的關系?,F代彝族支系中有撒尼、撒梅等支系(此處的“撒”應是族稱前的說明性詞匯),但不能確定它們的稱謂最初來源于本族系的自稱或他稱,因而也不能據這個詞所屬的語言確定該族系的民族歸屬。古代云南各大族群(特別是彝語支各族和壯侗語支各族)長期雜居交流交融,彼此的生產生活和文化習俗又隨著自然環境的相同和這種交融的結果而呈現十分復雜的共生現象,因此根據生產生活方式、習俗和文化風貌來判斷民族特征也變得十分困難。古人沒有現代民族概念和民族劃分標準,僅能根據其語言、服飾、習俗等進行模糊的劃分,結論往往互相矛盾。同一部《圖經》,祿勸的撒完屬黑倮倮,建水的袁則是“非爨非僰”,天啟《滇志》稱他們在黑、白兩種“爨蠻”之外,康熙《廣西府志》又稱撒完就是白倮倮的一種。但從分布區域范圍來考察,撒完人比較集中分布于臨安、廣西兩府的滇南、滇東南地區,與撒尼、撒梅、阿者等族群及壯侗系的沙、儂、土佬等族群雜居,他們的生產生活和風俗習慣具有更明顯的壯侗民族特征?!秷D經》、正德《云南志》和天啟《滇志》是記載撒完較早的文獻,其中水居捕魚、“捕食蟲豸及鼠類而甘之”顯然是壯侗民族的生產生活形態。至于祿勸的一支,或者就是由滇南、滇東南遷移過去,由于生產生活條件改變、與當地族群的交流而發生了較大改變。

          康熙《建水州志》卷三載,境內有7種“彝人”:倮倮、僰彝、窩泥、姆雞、撲喇、沙人、土佬。其中僰彝就是擺依,沙人、土佬是現今壯族的兩個支系,窩泥即今哈尼族,與萬歷《云南通志》對比,倮倮大約就是烏爨,姆雞、撲喇,均屬彝族。但袁不見了記載,新出現了沙人、土佬,此處的“袁”與沙人、土佬會不會存在什么聯系呢?

          撒完人在清末民初的《古滇土人圖志》中還有繪像,稱為“撒完倮倮”,但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彝族文獻中卻已不見了蹤影,他們最終融入彝族還是其他哪一個民族、哪一個支系,值得進一步關注。

          編輯:劉玉霞   審核:楊雪

          網上讀報

          掃一掃下載玉溪+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關注玉溪發布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下載學習強國客戶端

          掃一掃關注玉溪日報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玉溪日報微博

          掃一掃關注玉溪網微博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14萝裸体洗澡加自慰波波网,亚州AV操逼视频,国产在视频精品线观看
            1. <li id="k58vp"><ruby id="k58vp"></ruby></li>
            2. <object id="k58vp"></object>